開拓者量化網 資訊頻道 商品期貨 農副產品 下半年國際糧價或持續(xù)走低

[轉] 下半年國際糧價或持續(xù)走低

2013-07-11 08:52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瀏覽:397 評論:(0) 作者:開拓者金融網

  專家認為,糧食產需由緊變松,不僅將繼續(xù)影響下半年國際糧價走勢,還有可能在較長時間內對國際糧價構成下行性影響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穴FAO?雪7月4日表示,今年六月份谷物價格指數(shù)為236.5點,比五月份下跌1%。今年糧食有望豐產,這是國際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其中小麥價格跌幅最大。

  FAO以及農業(yè)機構AMIS發(fā)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14年度全球小麥和玉米產量有望大幅增長,預計2013/14年度全球小麥產量將達到7.04億噸,高于早先預期的7.02億噸。美國農業(yè)部發(fā)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美國所有小麥播種面積將比上年增長1.4%,實現(xiàn)第四年增長。

  7月9日,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糧食產需關系由緊變松,不僅將繼續(xù)影響下半年國際糧價下跌,還有可能在較長時間內對國際糧價構成下行性影響。綜合全球經濟走勢及糧食市場產需關系的發(fā)展變化,下半年國際糧價仍將持續(xù)走低。

  產需關系將由緊變松

  下半年國際糧價或小幅下行

  今年上半年,國際市場小麥、大米價格弱勢運行,玉米價格先穩(wěn)后降,國際糧價總體呈小幅下行走勢,糧食產需關系由緊變松。

  7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采訪時說,上半年國際糧價整體處于低位、下行走勢,是因為主要的谷物品種不但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上漲,反而由于干旱氣候因素、國際市場的影響表現(xiàn)出了價位回落的態(tài)勢,與2011年相比明顯低很多,下降了20%左右。下半年國際糧價的走勢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低位下行的趨勢也有可能結束。

  不過,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和美國農業(yè)部都預測2013年小麥、稻谷、玉米會出現(xiàn)增產。據(jù)美國農業(yè)部最新預測,2013/14年度世界谷物產量預計為24.25億噸,比上年度增加7.65%;需求量為23.91億噸,比上年度提高4.68%,產需關系由上年度的產低于需3018萬噸轉變?yōu)楫a高于需3400萬噸;期末庫存比上年度增加7.87%,庫存消費比上升至20%。此外,該年度小麥、玉米、大米產量分別提高6.14%、12.49%、1.91%,均高于當年需求量。

  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2012/13年度全球糧食產需關系基本確定,產量、需求量、期末庫存比2011/12年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從目前的預測形勢來看,2013/14年度全球糧食生產將從上年度的災害氣候影響中逐漸恢復,播種面積也會大幅度增加,產需關系由上年度的產低于需轉變?yōu)楫a量過剩,偏緊變?yōu)閷捤?,產需關系明顯好轉將從供應和市場預期兩方面對后期國際糧價產生抑制作用。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忠法向進一步分析認為,在經歷了世界農業(yè)發(fā)展史上少有的糧食總產“九連增”之后,我國農業(yè)生產有望向“十連增”邁進。他說,2012年我國糧食的總產量已經達到5.8957億噸,比2011年增加了1836萬噸。其中玉米的產量于2012年達到4162億斤,比歷史最高的1998年增加了56.53億斤,增產潛力最大。其次是稻谷,這些年稍有增加,比歷史最高的1997年高了1.77億斤;雖然小麥產量比歷史最高的1997年稍微低一點,但糧食增產主要是靠玉米的拉動,糧食總體產量仍是繼續(xù)增加,這將導致產需由緊變松,使得糧價小幅下行。

  不確定因素多

  未來國際糧價呈平穩(wěn)變化

  “短期來看,糧價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生產、運輸、石油價格、貨幣發(fā)行量以及市場的供求。長期來看,國際糧價走勢將是平穩(wěn)中略顯下行趨勢。”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秦中春在接受采訪時說。

  他分析,從長期的趨勢來看,如果后期氣候正常,國際糧食價格將是一個基本穩(wěn)定的態(tài)勢。去年的這個時候糧食價格是大幅上漲的,今年可能相反。但糧食價格波動也與貨幣、石油價格相關。比如石油價格大幅上漲、貨幣發(fā)行量仍然很高,將會拉動糧食價格上行。所以從長期來看,國際糧價總體走勢應該是平穩(wěn)變化的趨勢。

  “國際市場的瞬息萬變、出口國家的生產情況都是影響下半年國際糧價走勢不確定的因素。中國已經在國際市場上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我們的糧食預期調低,很可能就會影響到國際市場?!痹诶顕榭磥?,中國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增產開了一個好局。但夏糧產量在全年糧食總產中的比重不是最大,僅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0%多,所以中國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秋糧占中國全年糧食總產70%以上,對確保全國糧食豐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李國祥認為,以下三方面因素將對國際糧價產生重要影響:一是氣候的不確定性。以中國為例。東北地區(qū)冬天雪下得多,開春的時節(jié)就會推后,玉米的播種期就會延長7天到10天,再加上近段時間東北地區(qū)雨水多,內澇嚴重,這些都將對產量有不利影響,但至于影響程度如何,只有等到收獲季節(jié)才知道。當然,氣候的影響在國外也不例外。二是中國是糧食進口大國,進口節(jié)奏、規(guī)模對國際糧食市場產生的影響也是不確定的。賣的人是賣落不賣漲,買的人是買漲不買落。如果我們在低位的時候進口糧食,等價格上漲的時候少進口或者停止進口,整個國際市場的糧價也不會持續(xù)上漲。而如果我們在價格低位的時候不進口,等到價格上漲的時候再進口,反倒會因為需求的增加助推糧價的上漲。三是投機炒作的因素也會使下半年國際糧價的走勢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投機炒作夸大了需求,有可能會放大價格的波動性。國際市場和我們國家不一樣,像美國、日本這樣的主要經濟體并不是采取貨幣緊縮政策,反而是寬松的貨幣政策。這種政策雖不足以判斷國際糧價的走勢,但貨幣緊縮政策卻有助于糧食價格的穩(wěn)定,寬松政策、通貨膨脹會助推價格的上漲。


評分:     

評論列表(0)
第 1- 0 條, 共 0 條.

您需要 [注冊] 或  [登陸] 后才能發(fā)表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