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交易濾鏡 Filter
多空指標是最常見的技術分析運用,場內游戲者希望藉此探知當前市場狀態(tài),是多或空。由于多空指標的對或錯相對直觀,驗證起來也較容易,因此技術分析交易者花費其多數(shù)精力于研究指標。
許多人耗費畢生精力在尋找圣盃,一個神奇的指標,而過程中往往佈滿荊棘,甚至出現(xiàn)迷霧,卻在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僅僅是幻覺 - 所謂的「指標失效」。
缺乏神奇指標是否就與在市場獲利絕緣呢?
若濾鏡使用得當,「一般常見的多空指標搭配上濾鏡 」在市場中獲利能力將不遜色于一個神奇指標。
指標跟濾鏡的定義往往被溷淆,此處定義濾鏡為:交易系統(tǒng)中,判斷多空以外的部份,用以過濾雜訊及假訊號、減少無謂的交易次數(shù)、提高獲利績效以及增進資金利用效率。以下簡單分享濾鏡的各種型態(tài):
1. 價位型態(tài):
常用的指標「均線」往往在行情盤整時產生假訊號,我們可以使用濾鏡來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進出誤判,提高獲利績效。例如僅在關鍵價位作進出,像是近期的高低點。
2. 時間型態(tài):
選擇正確的時間交易 - 特定時間內市場心理造成的現(xiàn)象或雜訊較大,避免交易。舉例來說,臺股的首根 K 棒因開盤前非交易時間的空檔摻雜了盤后新聞或國際股匯市的影響,使得雜訊過大,但這種雜訊一般來說并不影響原本既有趨勢。
3. 部位型態(tài):
當風險值位于相對高點時,市場雜訊往往也較高,此時可藉由量化的風險值動態(tài)縮小交易部位。這樣動態(tài)的濾鏡方式對于風險控管與增加獲利都是相當好的方法。
4. 商品型態(tài):
無論在股票或期貨等市場,可以交易的目標千百種,在考量資金效率下,我們藉由量化計算篩選出適合策略的精品,濾掉風險過高的商品,使得資金更高效率的在商品間游走,定量風險下滾出更多的獲利。
您需要 [注冊] 或 [登陸] 后才能發(fā)表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