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 被打臉之后 這家“多翻空”的加拿大銀行闡述為何如此看空油價(1圖)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BMO)去年對油價預期過于樂觀,慘遭滑鐵盧。相信市場再給它一次機會,它會選擇看空原油。事實上,今年它確實這么做了。
為了避免預期和現(xiàn)實落差太大的尷尬再次出現(xiàn),蒙特利爾銀行這次給出了如下預期:
OPEC和非OPEC國家都不會主動減產(chǎn),但長期低迷油價的壓力會迫使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非OPEC國家率先減產(chǎn),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推高油價。
2015年原油庫存激增,油價持續(xù)暴跌的罪魁禍首是伊拉克和沙特。2016年油價跌破每桶20美元的風險依然存在。不安定因素除了集體死撐不減產(chǎn)之外,利比亞民族政府的成立可能導致該國增產(chǎn),成為壓垮市場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該行具體預期如下:
不否認油價降至每桶20美元的可能性
根據(jù)細分市場的供應兩端數(shù)據(jù)分析,BMO估測到2016年底,全球供應失衡將加劇,全年供應量和需求量的平均差額在每天92萬桶。
這個估測數(shù)據(jù)基于全球需求按年每天增加120萬桶,并且沙特、伊拉克、利比亞不增產(chǎn);伊朗溫和增產(chǎn);美國活躍鉆機數(shù)不增加的前提下。
另外一旦利比亞在聯(lián)合國的斡旋下成立民族和解政府,該國很有可能會因此增加原油產(chǎn)量,憑借每天1百萬桶的增量,成為壓垮市場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這樣的風險下,原油產(chǎn)量突破市場承受極限,油價跌破每桶20美元,或許是件“指日可待”的事情。
2015年油價暴跌罪魁禍首:伊拉克和沙特
BMO認為,市場供需達到歷史罕見的失衡狀態(tài),罪魁禍首是伊拉克和沙特。
在過去12個月中,伊拉克維持每天1百萬桶的產(chǎn)量,沙特維持每天80萬桶的產(chǎn)量。這意味著過去12個月,僅伊拉克和沙特就生產(chǎn)了6.6億桶原油。原油庫存過去一年激增3.4億桶。BMO認為這兩個國家對油價暴跌“做了主要貢獻”。
非OPEC成員國會受市場壓力率先減產(chǎn)
伊朗的回歸使OPEC原油產(chǎn)量增加,若非OPEC成員國的產(chǎn)量僅小幅下跌,全球原油庫存在2016年就會處在超出市場負荷的邊緣。而OPEC和非OPEC成員國都不會主動減產(chǎn),但在油價長期持續(xù)低迷的情況下,非OPEC國家會率先減產(chǎn)。預期每桶35至45美元的價格會迫使美國降低地產(chǎn)油井的使用率、常規(guī)稠油產(chǎn)量和海上鉆井平臺。
預期2016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維持在每桶35至40美元之間。這將導致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非OPEC國家在下半年減產(chǎn),從而支撐油價小幅上升至每桶45至55美元。2017年全球原油庫存量稍有下降,油價基本維持在每桶50美元左右。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本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您需要 [注冊] 或 [登陸] 后才能發(fā)表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