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量化網(wǎng) 資訊頻道 程序化交易 交易心得 高思遠:量化交易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轉] 高思遠:量化交易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2013-12-05 15:12 來源: 和訊網(wǎng) 瀏覽:1939 評論:(0) 作者:開拓者金融網(wǎng)

投資理財在中國目前已經(jīng)不算什么新鮮事,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十幾歲的孩子都知道要想讓自己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侵蝕就得想辦法去投資。


在我國最常見的投資領域就是各種金融投資品,包括股票、期貨、基金等等。其實在這些市場中賺錢并不難,但也不簡單,總體遵循的原則就是一個概率而已——盈虧比,只要保證贏多虧少,這樣一直投資下去那么結果一定是賺錢的。


但是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事實并非這么簡單。我們來看看一個有趣的實驗。


2005年,斯坦福大學、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與艾奧瓦大學的心理學家與神經(jīng)經(jīng)濟學家組成了一個聯(lián)合研究小組。他們設計了一個20輪的賭博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很簡單——拋硬幣,如果你輸了,賠掉1美元;如果你贏了,獲得2.5美元。


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在這個游戲中,參與者具備“概率優(yōu)勢”。也就是說,最正確的策略就是每一輪都投錢。


如此簡單的游戲,卻得出了有意思的結果。


研究小組選擇了三組人參加這個實驗。一組是正常人;一組是大腦中與情緒有關的區(qū)域受過損傷的病人;一組是大腦中與情緒無關的其他區(qū)域受過損傷的病人。


結果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


隨著游戲的進行,第一組和第三組的參與者,變得越來越保守,他們在游戲的后期不再下注,以圖保住勝利果實。


而第二組的參與者則絲毫不為“勝利果實”所動,他們一路下注,最終贏得了比其他兩組多得多的錢。


這個結果說明什么?


盡管只需要小學數(shù)學水平你就能發(fā)現(xiàn)正確的策略,但是正常人卻很難執(zhí)行這個策略——他們被情緒拖了后腿。


如果把這個實驗視為一個交易員考核,那么,顯然是第二組完勝。


由于大腦受損的緣故,他們不再受到情緒的干擾。而在這個特定的情境下,情緒的干擾對交易不利。所以他們相當于掙脫了枷鎖,一路向前。


事實上,在大部分情況下,情緒都是交易的敵人。


在投資這個領域是在所有領域中為數(shù)不多的依靠個人判斷要比聽從他人建議更容易成功的領域,也就是說“靠自己”勝于“靠團隊”或者“靠組織”。


舉個實例。上周歐洲公布利率決議之前,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的投資者都認為歐洲央行不可能降息,但是歐洲央行還真就降息了,同樣在上周,美國公布10月份“非農(nóng)”就業(yè)數(shù)據(jù),市場幾乎一邊倒的認為由于10月份美國部分政府“停擺”那么就業(yè)市場一定收到巨大影響,但是結果是“非農(nóng)”就業(yè)水平遠遠好好預期。


在我國的股市也是如此,在2007年A股站上6000點,所有人都喊死了都不賣的時候,大多是投資者明明知道這個時候股市有風險,已經(jīng)是“高處不勝寒”,政府也是反復提醒風險,但有幾個人會選擇高位離場呢?在2008年股市跌到1664點的時候,這個A股的平均市盈率不到15倍,銀行板塊市盈率不到10倍,政府暖風頻吹,“四萬億”救市計劃推出的時候,有幾個人敢在這個時候逆勢抄底呢?


有些時候我們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但是我們做不到。


因此依靠電腦模式去強制執(zhí)行的量化交易就應運而生了,將投資者的經(jīng)驗和理論輸入給電腦,并且套用各種理論模型,讓電腦不受情緒的干擾去執(zhí)行交易,多么好的想法,


量化交易真的那么好嗎?我們看幾個例子,


國內(nèi)量化交易圈子里有一家起步比較早的公司,叫做首善財富。以做股指期貨的日內(nèi)程序化交易為主。


在首善財富的官方網(wǎng)站上,有一只“首善對沖基金1號”的凈值記錄能反應量化交易的業(yè)績。。數(shù)據(jù)顯示,該產(chǎn)品2012年6月15日成立,凈值1元,隨后一路穩(wěn)步上揚到2013年2月22日,1.59元——這個成績可以說相當理想。


但是,今年首善財富的業(yè)績遭遇了滑鐵盧。


這個滑鐵盧可以從其官網(wǎng)上的另一只產(chǎn)品凈值看到端倪。網(wǎng)站顯示另一只名為“華安基金首善財富量化1號”的產(chǎn)品,介紹里寫著“股指日內(nèi)量化交易(非高頻)”。數(shù)據(jù)顯示,該產(chǎn)品2013年5月23日成立,凈值1元,到8月23日,凈值為0.85元。也就是說成立后的三個月,虧損了15%。


同樣的模型,前兩年能夠賺到豐厚利潤,但是今年卻賺不到錢,甚至虧損幅度不小。


從這個例子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原來及時剔除掉了情緒的影響因素,量化交易還是有其硬傷,那就是模型也會失效,就像人有生死一樣,模型也有生死。


模型本身除了有生死周期之外,模型還有一個硬傷那就是理論和現(xiàn)實的差距。


獲諾貝爾獎獲得者尤金法瑪,曾提出著名的“三因子模型”,就是股票的回報率與三個因子有關。


這三個因子分別是:貝塔、市值和估值——簡單地說,小盤股和低市凈率的價值股會給你帶來更好的回報。


所謂貝塔,有點類似于股民所說的“股性”,比如大盤漲1%,這個股票一般要漲1.5%,股民就會說這個股票“股性活”,而學術界則會說這個股票的Beta值是1.5(1.5÷1=1.5)。一個股票的Beta越大那么預期收益就該越大。


所謂市值,是指上市公司的規(guī)模大小。術語就是流通股數(shù)和流通市值,就是股民常說的“盤子大小”。


所謂估值,是指市盈率、市凈率等常用的相對估值指標。


法瑪三因子模型橫空出世之后,引發(fā)了全球投資界的強烈關注。很多人在不同的市場做了很多實證檢驗。


在美國市場,有研究指出,從1926年7月到2013年8月,小盤價值股是美股中回報最高的板塊,年回報14.98%,與之對比小盤成長股年回報僅8.65%。大盤價值股年回報是11.93%,大盤成長股則是9.4%。


在A股市場,華泰聯(lián)合證券的研究指出,如果以代表中小盤股的中證500指數(shù)作為基準,每半年根據(jù)市盈率、市凈率、市現(xiàn)率、股息率綜合考慮選出這500個成分股中估值最低的50個股票長期持有,那么在2007年到2011年之間,每年都跑贏了中證500指數(shù)和滬深300指數(shù),可以實現(xiàn)54.1%的年化收益,而后兩者的年化收益僅為26.6%和9.8%。


這樣看起來,法瑪三因子模型的確看上去很美,但是股神巴菲特也許更喜歡反著用。


巴菲特之所以能靠股票投資成為首富,是因為他買的股票都是波動率比較低的股票,而且是當穩(wěn)定的大公司股票打折的時候買進的。但是為了提高收益率,巴菲特通過發(fā)行債券和控股保險公司等方法使用了低利息的融資,研究報告算出來巴菲特使用了大約1.6倍的融資杠桿。


所以他們認為,巴菲特成功的秘訣就是:低貝塔 + 大盤股打折 + 適度杠桿。


如果我們把以上巴菲特的三個秘訣稱為首富三因子的話,那么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首富三因子中低貝塔,大盤股,這兩個要素與法瑪三因子模型中的兩個因子相矛盾。


理論是一回事,實踐是另一回事。


筆者想要提醒讀者的是,資本市場是人的市場,在這里您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有策略,同時有會受到情緒所左右的人,而不是歷史數(shù)據(jù)和各種假設,所以在筆者看來,所謂量化交易并非是科學,其藝術成分非常大。面對不同的投資者,或者不同的時期的投資者,其模型的可靠性和成功率都是不同的,并且絕非通過幾個歷史數(shù)據(jù)就能檢驗其準確率。


最后用一個笑話來作為結尾,希望讀者能更清醒的看待量化交易。


甲對乙炫耀其槍法的準確。


甲說:我的槍法很好,百發(fā)百中。


乙說:好的什么程度?


甲說:100米外,我能打下酒瓶子上的瓶蓋。


乙說:槍法是很好。不過,如果那個瓶蓋也拿了一把槍,并且槍口正瞄準你的心臟,你還能打這么準嗎?


這就是理論與實際的區(qū)別。


評分:     

評論列表(0)
第 1- 0 條, 共 0 條.

您需要 [注冊] 或  [登陸] 后才能發(fā)表點評